新顶点小说 > [清穿]七皇子的团宠日常免费 > 第 136 章 第 136 章

第 136 章 第 136 章


萨布素是个常年戍边的将军,六十多岁,精气神却很好,一身杀伐之气,给人的感觉自然与别人不同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留着一脸络腮胡,高鼻深目,其实长得也有一点西方人的轮廓,看上去威严、肃穆、不可侵犯。

        站在他面前,胤祐也不自觉的收起了嬉皮笑脸,规规矩矩的站在康熙身旁,听着萨布素将军述职。

        雅克萨城地处黑龙江大清国最北端,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极寒天气,春夏秋三季短到几乎没有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恶劣的天气,那里的居民和官兵也是极少的,真正的地广人稀。

        沙俄本来只是欧洲一个不大的封建农奴制国家,与大清国相隔万里。后来逐步对外侵略扩张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天聪六年,沙俄扩张至西伯利亚东部的勒拿河流域后,建立雅库茨克城,作为南下侵略黑龙江地区的主要基地。从此,便不断地派遣武装人员入侵黑龙江流域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人四处抢掠,灭绝人性地杀害,并食用达斡尔族人,被黑龙江地区的人民称为“吃人恶魔”,但由于那时候后金忙着跟明军交战,无暇顾及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觊觎,导致雅克萨城爆发。

        历经清军入关、剿灭各处起义军、评定三藩之乱、□□之后,清廷这才腾出手来对付沙俄。

        哪知道准噶尔这时候又趁虚而入,联手沙俄逼迫康熙在尼布楚谈判中让步。

        康熙当时也十分犹豫,在各方压力下,差点就要做出重大让步,但是和儿子一局围棋之后,让他改变了主意,坚持不肯做出任何退让。

        事情就在一年之后迎来了转机,沙俄内部发生政变,两位沙皇加上摄政公主,姐弟三人爆发大规模战争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反而让大清有了可乘之机,以贸易往来作为条件,逼着沙俄不得不签下平等条约,全军撤离大清领土,遣返叛逃将领,永不再犯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萨布素将军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因素,正是因为他两次围剿并驱逐盘踞雅克萨城的沙俄远征军,才让俄罗斯不得不与大清谈判。

        两位将军向康熙汇报了现在黑龙江流域的情况。康熙认为,虽然俄国人已经撤出大清境内,但仍不可掉以轻心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要求在沿江重要地区建立造船厂,设置仓储,陆上开辟台站驿道,发展水陆交通运输,进一步加强边境地区与内陆地区各方面联系。【百度百科】

        听完了萨布素将军的述职,胤祐还觉得不够,站出来对康熙说道:“儿臣对萨布素将军抗击沙俄的事迹尤为钦佩,想要趁此机会跟他多学习学习,还请皇父应允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康熙早已经习惯了,儿子只要用这样的态度和语气跟他说话,必有所求,不过他还挺高兴的,毕竟小崽子一心向学值得鼓励,大手一挥:“去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胤祐礼数周到的将萨布素将军请来,又让人上了茶点,这才请将军细细的将两次雅克萨城的情况说与他听。

        萨布素将军也没想到,养尊处优的小皇子,竟然能对边关战事感兴趣。也不敢怠慢,就跟讲故事似的,从头到尾讲给他听。

        胤祐要听的不是故事,而是整个作战过程。但他也没着急,等萨布素将军讲完了,这才对其中关键信息提出自己的疑问、

        他问的问题确实都很关键,双方作战兵力、武器、船只,雅克萨城地形特点,对方采用什么样的策略防守,我方取胜的关键是什么……

        萨布素将军没想到,他能问得这么专业,尤其在一些细节方面,就连康熙也不甚在意,这位小皇子竟然事无巨细要他都讲一遍。

        胤祐看出他的疑虑,便站起来向对方深深一揖:“将军率领当地民众,肃清黑龙江流域沙俄侵略军,是我大清国的民族英雄。我对将军敬佩有加,目的也只是向将军多多学习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萨布素赶紧也跟着站起来,双手扶了他一把:“七阿哥礼贤下士,臣理当知无不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俄军烧杀掳掠无恶不作,给当地百姓的生活造成了极大威胁。咱们大清是正义的一方,皇上圣明,体恤百姓,捍卫领土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胤祐笑着摆了摆手,主动将话题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引导:“将军,沙俄军队长期盘踞雅克萨城,易守难攻,坚不可摧,他们装备了精良的火炮,咱们在火器方面倒是有所不及,这种情况下,将军是如何部署的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虽然我方火器较弱,但人数上具有绝对优势。咱们可以扬长避短,不急于在敌炮火下发动强攻,而是在城周围挖壕,断其外援,作长期围困,使其炮火优势无从发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胤祐点点头:“俄军死守雅克萨城,必定是在等驰援。但他们的战线拉得太长,补给和增援难以保障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。”萨布素向他介绍,“七阿哥这是第一次来东北,不了解咱们这儿的气候特点。现在已经时值9月,雅克萨城那边已经是大雪纷飞,隆冬将至,河面冰封。舰船难以行驶,马匹运送粮草也多有不便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咱们就在雅克萨城三面挖掘战壕围困,又在城西河道上派遣战舰巡逻,切断他们的外援。经过一整个冬天,城内光是饿死、冻死和病死的沙俄士兵不计其数。近千人,最后只活下来不足七十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”听到这里,胤祐抚掌大笑,“真是大快人心,那后来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后来他们的摄政王索菲亚急忙向咱们请求撤围,遣使议定边界,臣上奏皇上,皇上答应所请,允许俄军残部撤出雅克萨城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胤祐暗自咬牙,心里想着,若是他来决定,他才不会答应那个什么索菲亚公主撤围,跟他们谈判。

        反而给了他们讨价还价的机会,竟敢勾结准噶尔来乘人之危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就把人杀光了彻底赶出大清领土,打到他们从今往后彻底不敢再犯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听说现在那位摄政王索菲娅公主已经被她的弟弟打败?”

        萨布素对俄罗斯那边的情况较为了解,又细细的和胤祐说了一遍:“他们那位老沙皇去世之后,由长子继承了皇位,后来这个长子也死了。于是皇位落到了这位彼得头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他出生于康熙十一年,继承皇位的时候只有十岁。他还有一位兄弟和一位姐姐,这两人是同母姐弟,弟弟天生痴傻,身体羸弱,姐姐却身强体壮,自幼就表现出了极强的政治野心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胤祐听得有意思:“那后来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后来她强行将自己的亲弟弟伊凡,也就是那个痴傻羸弱的,扶上了皇位,于是从康熙二十一年起,就出现了二帝并立的情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彼得年幼,被公主赶到了城外避居。伊凡痴傻,沙俄就由这位索菲亚公主射正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原来公主也可以做摄政王,不比男儿差。而在这位女摄政王把持朝政期间,沙俄还能开疆拓土,四处侵略,实在不简单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忽然又联想到大清的公主,也就是他的姐妹们,如果有一人也能如索菲亚公主这样,那这个人必定是他的四姐姐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七阿哥,七阿哥?”

        萨布素见他愣神,便唤了两声。胤祐回过神来,笑道:“这个索菲亚公主倒是有趣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啊,咱们这儿的姑娘在家作作秀或,出阁相夫教子,他们那里的女人竟可以摄政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胤祐不置可否的笑了笑:“汉人不也有一代女皇武则天。只要有才能,能够治理好国家,造福百姓,不要说摄政,就算是称帝也没什么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萨布素将军瞧着他,眼里流露出惊愕的神色。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,到了这位七阿哥这里,摄政、称帝都没什么。

        胤祐又笑了笑:“我说的是能力,重要的自然是能力二字,是男是女又有何妨?”

        他想到自己的乌库玛嬷,正是因为这位杰出的女性,在大清入关指出以卓越的政治才能稳定局势,先后辅佐两位帝王冲龄登基,才有了今日的太平盛世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继续问道:“那后来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位彼得皇帝因为住在城外,时常与附近的欧洲人来往,从他们那里学习航海知识和造船技术,还建立了自己的少年军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康熙十八年索菲娅公主策动叛乱,企图篡位,被彼得率他的少年军平息,随后推翻索菲亚公主,将其幽禁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胤祐忽然好奇,问了个萨布素意想不到的问题:“索菲亚公主失败的原因是什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因为她多次向邻国发动战争,皆以失败告终,失去国内支持。最重要的是她与曾经帮助她夺权的支持者间生嫌隙,她以篡位为由将人处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不知不觉,二人就聊到了深夜。萨布素将军毕竟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,耽误他休息,胤祐颇为过意不去。

        赶紧站起来:“将军,我最后还有一事相求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七阿哥请讲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胤祐想了想,说道:“将军在边境征收多年,首先能人异士颇多,其中必定有善于打探消息者。我想……我想请将军继续派人到沙俄,留意他们那里的动向,尤其是这位彼得皇帝,事无巨细,隔一段时日就送往京城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胤祐看出萨布素的犹豫,立刻说道:“将军不用担心,这件事我会向皇父禀明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萨布素点点头:“但,臣过些年就该卸甲,只怕到时候有心无力,帮不了七阿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胤祐摆了摆手:“无妨,到时候再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向门口做了个“请”的手势:“时辰意外,耽误将军休息,实在过意不去,这便送您回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说送人家回去,就真的亲自把人送回去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时候东北的夜里已经很冷了,天上不知何时纷纷扬扬飘起了雪。

        看到胤祐走出来,赵诚赶紧拿着披风过来要给他系上。

        胤祐从太监手里拿过灯笼,亲自将萨布素将军送往住宿的地方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回来的时候,天都快亮了。因为第二天还要赶路,想睡也睡不了。干脆不睡了,跑去太皇太后的院子里等着,等着用早膳。

        苏麻喇姑一开门,就看到站在门口,赶紧把他迎了进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太皇太后问他:“这才什么时辰,你怎么就过来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屋里炭火烧得足,刚踏进门槛,扑面而来的暖气反倒让胤祐打了个激灵,做到桌前给自己倒了杯热茶:“我饿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这倒是个好理由,饿了就往乌库玛嬷院子里跑,知道谁才是那个在任何时候都会惯着他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太皇太后随口一问:“昨儿晚上没吃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吃了一些。”胤祐皱了皱眉头,昨晚他约了萨布素将军,坐屋里等着,也没顾得上用晚膳,“其实没吃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苏麻喇姑惊讶道:“昨天晚膳的时候也没见你人,还以为你在别处用过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太皇太后立刻让宫女去准备吃的,哪儿能把她的小心肝饿着。

        胤祐正好饱餐一顿,粥都喝下去三大碗,包子春卷吃了两盘,外加几碟子小菜,两个饽饽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才摸了摸肚子:“饱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吃饱喝足就该出发了,胤祐庆幸太皇太后担心他出幺蛾子,不让他再骑马,而是让他陪着坐马车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现在就能在宽敞温暖,垫子铺得又厚又软的马车里美美的睡上一觉。

        太皇太后坐在他旁边,看着他眼睛下面一团青色,有些心疼的抱怨道:“这是昨晚没睡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苏麻喇姑拿了张毛毯过来,要给胤祐盖上。太皇太后却接了过去,亲自搭在胤祐身上,又摸了摸他的脸:“眼看着就长大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可不是,”苏麻喇姑扶着她坐在垫子上,“再过三个月就该十三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太皇太后叹了口气:“刚送来慈宁宫的时候,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,你瞧瞧现在,大小伙子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咱们哥儿文武双全,奴婢瞧着,别的阿哥可都不如他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太皇太后捻动佛珠:“我可不要他文武双全,我就想他平平安安,万事顺遂的过好这辈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一定会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一路行来,走走停停,到了盛京已经是十月。

        东北的天比京城冷多了,雪也比京城更大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第一晚没有进盛京城内,而是驻跸在盛京郊外,盛京内务府掌关防印佐领三官保的府邸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也不是什么大官,府邸看起来也很一般,胤祐都不知道阿玛为什么要在这里住一晚。

        等这位佐领携一家老小迎驾,回到正厅,胤祐才知道,原来这位佐领就是宜妃的父亲,也就是五阿哥、9阿哥和四公主的郭罗玛法。

        郭络罗氏有两个女儿嫁入后宫,这次只有宜妃随圣驾回到盛京。

        即便如此,两位老人也很满足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只在这里住了一晚,第二日就要处罚前往盛京皇宫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大早胤祐就发现宜妃一脸忧虑之色,这可一点不像刚与父母团聚一夜的表情,她好像有什么心事。

        看出来的也不止胤祐一个人,五阿哥也看出来,不过他一向跟他这个额娘关系不亲,连带着跟郭罗玛法也没什么亲近之感,张了张嘴,本来想问,片刻之后,又作罢,转身去了皇太后那边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有9阿哥耿直,想也不想就问道:“额娘你怎么了,心事重重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宜妃摇了摇头:“没什么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宜妃的父亲跟随他们一道回了盛京皇宫,昨儿宜妃见到父母心情还有些澎湃,今日倒是平静了许多。

        大抵是离家太久,感情也就不那么深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胤祐曾经在太皇太后的回忆中听到过无数与盛京皇宫有关的故事,这次终于有机会亲眼见到。

        盛京皇宫比起紫禁城那可小多了,不到紫禁城十分之一的大小。

        崇政殿、清宁宫、东面的关雎宫和衍庆宫,西面的麟祉宫和永福宫,这些名字胤祐都已经烂熟于心,甚至里面曾经住过什么人,他都能一一数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最好奇,最想要第一时间看到的,自然是永福宫,那里可是他的乌库玛嬷住了好多年的地方。

        盛京皇宫的布局和紫禁城很不一样,尤其是中宫和东西后宫。

        炕绕着墙砌了一整圈,床就修在炕上,有官员介绍,这叫万字炕。

        宫殿窗户也开得很小,不像紫禁城,一整面墙都是门窗。

        一路过来,胤祐跟着住了不少东北这边的行宫,到了盛京皇宫发现,果然很有东北特色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指着炕上掉下来的篮子说道:“这就是悠车,把小婴儿放在里面,以防被野兽叼走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说着他还唱起了那首摇篮曲,是小时候太皇太后和苏麻喇姑经常唱给他听的:“悠喳喳,摇喳喳,宝宝好好睡觉吧;悠喳喳,摇喳喳,你阿玛出兵发马啦,挎腰刀,骑红马,拉弓射箭本领大,大花翎子亮顶喳,功劳分给你爷俩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别的皇子可没有机会了解这些,听着就觉得新鲜。

        胤祐拿起悠车下面一直布老虎,发现炕烧得热乎乎的,倒也不客气,一屁股就坐了上去:“我今晚就睡这儿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康熙瞪了他一眼,正打算斥责他没规矩,可还没来得及张口,太皇太后就笑呵呵的说道:“睡吧睡吧,你就是长太快了,不然乌库玛嬷就把你放进去,让你感受一下悠车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胤祐看了看链接摇篮的那两条绳子,实在是年深久远,总感觉不怎么结实。

        赶紧走到太皇太后跟前,扶着她坐下:“不必不必,我睡炕上就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最终他也没有机会睡在永福宫,而是跟着其他兄弟去了别的宫殿居住。

        康熙和皇贵妃住在正中的清宁宫,胤祐趁着阿玛不在,跟额娘开了句玩笑:“皇贵妃到了盛京,体验一下中宫待遇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皇贵妃嗤笑一声:“我要是想,用得着来这儿体验?”

        胤祐点点头,又好奇道:“你为什么不想做皇后,母仪天下不好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皇贵妃惊讶道:“那时候不是你说做了皇后就是别人的额娘,你不要跟人家分享额娘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胤祐尴尬的笑了笑:“是我那时候不懂事。不过我觉得你自己也不怎么想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皇贵妃拍了拍儿子的脸:“月盈则亏,水满则溢这个道理你不懂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后面还有半句话,她没有说出口:“我不想你变成孤儿。一旦你妈没了,有个爹也等于没有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母子俩闲聊的时候,胤祐将那天与萨布素将军的谈话跟额娘说了说,其中就提到了那位俄国摄政王——索菲亚公主。

        胤祐感慨道:“真想见一见这位女摄政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皇贵妃摇了摇头:“索菲亚并不算什么,她有野心却缺少智谋,那位彼得大帝才是你真正应该留意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很想告诉儿子,索菲娅公主只是摄政王,没什么了不起。接下来彼得的女儿伊丽莎白女皇,还有她为继承人挑选的未婚妻,叶卡捷琳娜大帝才是女性政治家的杰出代表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对,我也觉得!”胤祐本来半靠在炕上,听到这话就坐直了身体,“所以我告诉萨布素将军,让他派人去俄国,留意这位彼得皇帝的动向,送来京城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皇贵妃皱眉:“给你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当然不是!”胤祐笑道,“给阿玛,我顺便看一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胤祐本来是这么打算的,让萨布素将军时常为他传递彼得的消息。但后来经过反复思量,他又觉得这样不妥。于是,改变了主意。

        又一次,康熙召见几位已经成年或是即将成年的皇子,问他们是否了解雅克萨之战。

        又是打仗又是谈判,大家自然多多少少都有了解。其中最了解的是大阿哥,听着他侃侃而谈,兄弟们频频点头,赞同大哥的看法。

        后来,康熙又问:“接下来应该如何?”

        仗都打完了,《尼布楚条约》也签了,还能如何?

        但没人敢这么回答皇父,大家还是说俄国人一贯背信弃义,是吃人的恶魔,自然不能掉以轻心,应该加强防守。

        胤祐却说:“不够,他们不断侵扰周边邻国,签了条约又怎么样,既然知道他们一贯背信弃义,就要做好他们卷土重来的准备。光是防守远远不够,咱们应该主动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啊?”

        众人吃惊的看着他,什么叫主动,是主动去侵略俄国吗?

        胤祐左右看看,随后笑道:“你们想什么?我是说主动了解他们的动向,在他们有所行动前,早做准备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康熙满意的点点头,认为他的考虑很是周全。第二日,就主动让萨布素再次觐见,要他持续派人前往沙俄打探情报,并且传回京城。

        萨布素将军不知道父子几人的谈话,还以为胤祐真的去说服了康熙。

        皇贵妃搂过儿子的肩膀,手刚放上去,胤祐就“嘶”的一声,她这才想起来,儿子肩头还有伤,有点自责的说道:“哎呀,对不起,忘了七阿哥逞英雄,留了‘勋章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疼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皇贵妃前些日子每日给他换药,直到伤口长好。照理说应该没什么大事。可是儿子喊疼,老母亲还是有些担忧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,他就伸手去解胤祐的扣子。胤祐拉开衣领向他展示自己的左肩,那里只有一道浅浅的疤痕,再长长兴许连疤都不会留下。

        皇贵妃问他:“真疼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逗你玩儿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老母亲顺手又在他肩膀上拍了一巴掌:“越长大越烦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没过一会儿,康熙回来了,拉着胤祐下棋。

        父子俩你来我往在棋盘上杀得正酣,魏珠进来禀报,说是宜妃那边来人说主子病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康熙头也不抬的问道:“什么病,严重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魏珠小心翼翼的答道:“说是,头疼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宣太医过去瞧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魏珠大着胆子抬头看了他一眼,又低下头,领命退了出去。

        皇贵妃坐在一旁,心里想:“人家不知道宣太医吗?专程过来告诉你,不就是想让你过去看看,怎么那么不解风情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康熙不是不解风情,他就是不想去,知道这一去,宜妃必有所求。

        过了一会儿,宜妃竟然亲自过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边正好一局棋下完,胤祐站到皇贵妃身旁,把时间腾出给宜妃。

        宜妃走进清宁宫,看到一家三口其乐融融,也说不出心里是个什么滋味。

        皇贵妃和七阿哥在皇上心里地位特殊,这是整个后宫都已经达成的共识,没有人怀疑。

        大家现在费尽心机争取的,也就是皇上剩余的那点恩宠罢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康熙看着她,有点不耐烦:“宜妃不是病了吗,怎么不在寝宫好好休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宜妃给皇上皇贵妃行礼,这才说道:“臣妾服过太医开的药,现在好多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时候他身旁的宫女端了一个托盘过来,托盘上有一个大碗,大碗里面是滚烫的水,用来保温。中间还有一个盅,宜妃把盅端出来:“臣妾听说皇上中午胃口不佳,想必是这边的饮食吃不惯,特意去厨房煲了人参鸡汤,皇上喝点儿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康熙没说话,气氛陡然变得尴尬。宜妃也很尴尬,硬着头皮在这里死撑。皇贵妃都有些心疼她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宜妃是个有本事有手段的人,她能给康熙生下三个儿子,就足以证明,她对这个男人心里多多少少是有些地位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她只是需要一个空间发挥。

        皇贵妃有点想逃,这氛围让她能就地用脚趾再抠出一座皇宫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很显然,康熙并不想让她走。否则,宜妃也不会找到清宁宫来。

        皇贵妃侧头看了一眼儿子,小家伙在一旁看戏呢,丝毫不觉得尴尬。

        最后她终于坐不住了,站起来正要行礼,找个借口出去。哪知道康熙也站了起来,拉起她就往外走:“朕差点忘了,今日还没去给皇祖母请安,皇贵妃怎么也不提醒朕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???”

        皇贵妃顺着他的话往下接:“是臣妾疏忽了,还请皇上恕罪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下次治你的罪。”说完他拉着皇贵妃已经出了门,还不忘回过头来吩咐道,“宜妃身体不适,早些回去休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胤祐看了看阿玛和额娘的背影,又看了看宜妃,最后目光落到了她手里那盅人参鸡汤上。

        宜妃好像暗自松了口气,把鸡汤递到胤祐跟前:“七阿哥又饿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什么叫又饿了,七阿哥就没吃饱过。

        胤祐摆了摆手:“我今日跟着乌库玛嬷吃素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一旁的宫人听得新鲜,七阿哥还有吃素的时候。

        康熙来到盛京主要是拜谒祖宗陵寝,一个是葬着努尔哈赤的福陵,一个是葬着皇太极的昭陵,还有葬着先祖的永陵。

        康熙带着众皇子、宗室、大臣,行礼、祭酒、举哀。又亲自到隆恩殿致祭。

        出来之后,康熙赏赐守陵官兵执事人等隐蔽布匹。

        一路上看到盛京周围的农田收成并不理想,便谕户部赈济米豆粮食,务必张贴告示令家喻户晓,均沾实惠。

        住在盛京皇宫的时候,正逢皇太后圣寿节。康熙率众人在行宫前行礼。皇太后下了懿旨:“不可铺张,不摆宴席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于是,当天中午,他们就小范围的在永福宫太皇太后那里吃了个饭。

        除了太皇太后、皇太后、康熙和皇贵妃以外,就是五阿哥,五公主和胤祐三个小孩子。

        五公主只要跟胤祐坐一桌吃饭就高兴,一屁股就坐在了他的旁边。亲亲热热的喊:“七哥,你要不要喝茶,我给你倒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五妹妹如此热情,胤祐欣然点头:“那就喝点儿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五公主又说:“七哥,我最近背了好多诗词,咱们来玩儿飞花令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胤祐正要拒绝,太后却笑道:“对,找你七哥跟你一起玩儿,他看的书多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反正到用午膳的时辰还早,那就玩玩吧。

        题目都是太后出的,什么最常见的风花雪月,几轮游戏下来,五公主喝水都喝饱了,一会儿还怎么吃饭?

        太后大笑着摆了摆手:“别玩了别玩了,一会儿吃饭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用过午膳,康熙陪着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聊天,说起宜妃的事情,胤祐这才听到了事件全部。

        上次康熙来盛京,康熙来到盛京也住在郭络罗氏宅邸。那是宜妃圣眷正浓的时候,刚生了五阿哥,又怀了9阿哥,不过没跟着康熙出行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次来,宜妃也跟着来了,她的父母自然高兴,就以为她还受宠,便向她提出一个要求,要她去求皇上,让她的兄弟到京城做官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可把宜妃为难死了,虽然她诞下三位皇子,但皇上对她早就不复当年。更何况康熙最讨厌后宫嫔妃干政,她要是开了这个口,那不是上赶着惹皇上不快吗?

        但父母年岁大了,就想着给儿子谋一个好前程,能指望的也就只有她这个在宫里做娘娘的女儿。

        两位老人已经是满鬓斑白,还要跪在她面前求她,宜妃也是真狠不下这个心来拒绝。

        从皇太后口中说出来,就成了宜妃既不想让皇上为难,也不想叫父母失望,这才愁得生了场病。

        康熙听了没表态,不说行也不说不行,皇太后圣寿节,专程替宜妃说话,他就算要拒绝也不能是这个时候。

        回到清宁宫就关起门来跟皇贵妃讨论了一番,主要是他一个人在说,皇贵妃不置可否的听着,也不表态,并不想掺和这些事情。

        最后,康熙还是应允了宜妃一家的请求,把她的弟弟一并带回京城,给了个内务府的司库职位,官不大,也只是个内臣,但总比呆在盛京有前途。

        他问皇贵妃:“你怎么就从来不求朕做点儿什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求过,皇上忘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康熙没往,都给她一件一件记着呢:“求朕给老四开蒙,让小七回承乾宫,让老大和太子,成婚之后再封侧福晋……都是孩子们的事情,你自己就没有什么事要求朕?”

        皇贵妃略微思索片刻,实话实说:“没有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说完她还忍不住打了个哈欠,表示自己激情陪聊这么久,属实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她的弟弟那不就是皇上的表弟,个个都有官做,都是近臣,有什么可求的?就算无官可做,那一定是康熙考察直之后认为不合适,那她又何必去多这个嘴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天已经聊死了,康熙半眯着眼看了她半晌,一拍大腿:“行吧,睡觉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第二天天气不错,康熙想要去盛京街头逛逛去,换了身常服,带上几个年纪稍长的阿哥随行。

        本来只有大阿哥、三阿哥和四阿哥,奈何出门的时候一不留神让胤祐那个小崽子撞见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可不比老五老六他们几个,皇父一个眼神,就乖乖地不敢吭声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小崽子死缠烂打是把好手,打小就不怕他阿玛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大哥、三哥,哥哥,你们出门不带上我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三位阿哥不敢啃声,用眼神示意他做主的人就站在他跟前。

        胤祐好像这才看到康熙:“阿玛,你也要上街去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然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你上街怎么不叫我?”

        康熙冷哼一声:“叫你做什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陪着你一起去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需要,有他们三个陪着我就够了。”说完康熙就径直往外走,大阿哥、三阿哥和四阿哥赶紧跟上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四阿哥还回头朝胤祐耸了耸肩,示意自己也没办法。

        胤祐赶紧三两步跟上去:“那……乌库玛嬷知道你们今天要上街去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上午已经请过安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胤祐点点头,随即发出灵魂拷问:“那乌库玛嬷知道你们上街不带我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康熙脚步一顿,活像是生怕他回去告状,招了招手:“跟上!”


  (https://www.xddxs.net/read/2827833/19430497.html)


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:www.xddxs.net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xddxs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