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顶点小说 > 知否:我是袁文绍全文免费阅读小说 > 第229章 太后召见

第229章 太后召见


第229章  太后召见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,距离恩科开考还有两个多月,如今主考官人选尚未定下,请陛下早做决断。”韩章出列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赵宗全闻言侧头对坐在他身后,垂帘听政的太后问道:“不知母后对此事怎么看?”

        太后闻言淡淡道:“这次是官家登基加开的恩科,主考人选,官家自己定夺即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赵宗全闻言转过头来,看向韩章说道:“不知大相公觉得谁来担任这个主考官合适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回陛下,臣觉得礼部左侍郎何邦元可以胜任。”韩章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赵宗全闻言深深的看了韩章一眼,倒不是说他推荐的人有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科举的主考官基本都是礼部左右侍郎其中一人担任,何邦元作为礼部左侍郎,确实有资格担任主考官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何邦元是韩章一系,赵宗全并不想让他来担任主考官。

        科举考试中考中进士的人,称主考官为“座主”、“座师”或“恩门”,并自称为主考官的“门生”,这样,就和主考官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师生关系,科举考试就成了主考官结党营私,培养和拉拢自己势力的一种渠道。

        主考官不仅仅是监考那么简单,不仅其中的策论题是由主考官来出,最后批卷定下哪些人中榜,也是由主考官来定。

        学子们在写文章的时候,就会考虑主考官的政治倾向,来进行答题。

        可以说,谁担任主考官,那一届科举录取的进士,不仅和主考官天然亲近,政治倾向也十分相同。

        后来的皇帝也发现了这个问题,增加了殿试。

        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,作为主考官,成了所有进士的“恩门”,所有的新进士都成了“天子门生”,取士大权就转移到了皇帝手中,借此来杜绝官员通过科举考试结党营私的情况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这种情况效果并不是特别好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所有学子都是天子门生,刚中进士的,除了前三名,很难赢的官家重视。

        每次科举录取那么多人,展现能力费时不说,官家还不一定能看的到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主考官就不一样了,他虽然看中能力,更看中的还是谁跟他一条心。

        何邦元是韩章的人,若是由他来担任主考官,新录取的士子,都会成为韩章一系。

        虽说赵宗全利用江景明之事,已经得到了韩章的支持,但是他对韩章更多的还是利用,谈不上信任。

        韩章察觉到赵宗全的目光,心中暗道不好,知道自己太过心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这么大的好处摆在他面前,他实在做不到视而不见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大相公推荐的人倒是不错,但是这毕竟是朕登基后第一次科举,还是恩科,为了体现朕的重视,主考官的身份还是高一点的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赵宗全说完,在底下大臣的身上巡视了一圈,最后停在海文远身上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就由中书令海相公担任这次的主考官吧。”赵宗全淡淡道。

        韩章闻言一怔,很快回过神来,躬身道:“陛下圣明!”

        以海文远的身份和在士林中的地位,担任科举主考,算是顶配了,谁也挑不出毛病。

        韩章即便不甘心,也找不到借口反对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圣明!”百官齐呼道。

        海文远出列道:“臣遵旨!”

        赵宗全点了点头,说道:“今日是上元节,晚上诸卿随朕一起登城楼,赏花灯。若是没有别的事上奏,就退朝吧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启禀陛下,臣有事要揍!”袁文绍出列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哦?”赵宗全微笑道:“不知道忠勇侯有何事要奏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,臣之前无意中捣鼓出了一种琉璃的制作方法,本想利用琉璃赚些钱财补贴家用。可是琉璃作坊被人觊觎,多次遇袭。甚至还有西夏和辽国的探子,臣被弄的不厌其烦,又担心琉璃制作之法被西夏或辽国窃去,想将此法献于陛下。”袁文绍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袁文绍话音落下,大殿为之一静。

        袁文绍靠着琉璃赚了大量的财富,汴京勋贵官员,哪个不眼红。

        没想到袁文绍竟然就这么献出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许多人都觉得袁文绍是个傻子,这样的金矿都能交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也有聪明的已经察觉到,袁文绍之所以愿意交,怕是不得不交。

        帘子后面的太后脸色阴沉,她岂能不知道降低将士赏赐和抚恤会有什么后果。

        她之所以同意,就是想借此打压赵宗全的威望,让他知道,打仗没有那么简单,不要轻动刀兵。

        她不想看到先帝殚精竭虑形成的局面被赵宗全毁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没想到袁文绍竟然会提出把琉璃制作之法给献了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琉璃有多赚钱她也有耳闻,这还是只在大周境内贩卖,若是卖到别国去,利益更大。

        有了琉璃,缺钱之事,自然就迎刃而解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太后深深的看了一眼背对着她的赵宗全。

        她知道,这件事肯定和赵宗全有关。

        赵宗全闻言不悦道:“这是袁卿私产,朕若是受了,天下人如何看朕?不妥不妥!开封府少尹何在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臣在!”开封府少尹苏前辉出列道。

        之前开封府尹是由邕王担任,兖王造反时把邕王一家杀害,赵宗全平叛后,开封府尹一职一直空着,公务全由少尹处理。

        赵宗全不悦道:“汴京乃天子脚下,大周国都,竟然有西夏和辽国的探子在此兴风作浪,你身为开封府尹难逃其咎,罚俸半年,以儆效尤。若是再出现类似的事,从严处置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多谢陛下宽恕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苏前辉心里暗骂,这些事跟他有屁关系啊,之前他头上可是有府尹的,就算问罪也怪不到他头上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他根本不敢说出来,只能苦着脸认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,琉璃利润太大,西夏和辽国必然不会放弃。若是被辽国和西夏窃取,后果不堪设想,恳请陛下收下。”袁文绍沉声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说实话,袁文绍心里真的腻歪了,你想要,我就给,还非得让我当众献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我当众献出来,还得陪你在这作秀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,臣觉得忠勇侯说的有道理,若是被辽国和西夏窃取,必然能为辽国和西夏带来大量财富。届时边疆危矣!”韩章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有了韩章带头,许多官员出列请赵宗全收下。

        赵宗全故作为难的犹豫了还一会,叹气道:“也罢,朕也不能辜负忠勇侯的拳拳爱国之心,不过忠勇伯进献琉璃制作之法有功,不能不赏,朕就把飞云庄赏赐给伱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臣多谢陛下!”袁文绍谢恩道。

        <div  class="contentadv">        飞云庄在汴京城北二十多礼外,带有温泉,本是一座皇家别院,之前被仁宗皇帝赏赐给了兖王。

        袁文绍没想到赵宗全竟然会把这个庄子赏赐给他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么一看,他反而是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了,这个庄子的价值和琉璃的制作方法比起来,肯定差的远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琉璃的制作方法对他来说是个烫手山芋,能换个带温泉的庄子,还是十分划算的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散朝吧!”赵宗全淡淡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臣等恭送陛下,恭送太后!”

        百官躬身齐呼,等太后和赵宗全离开,才直起身子,离开了大殿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二郎!”

        顾廷烨快步追上袁文绍笑道:“我准备今日搬家,中午请了沈国舅他们,你到时候也过来,一起喝一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行,我一会回去换身衣服就过去。那橙园占地一百多亩,光是后面的林子就有近百亩,你可是占了大便宜了。”袁文绍笑道。

        橙园一直在皇帝手里,只会赐给一些心腹重臣养老所用,即便如此也是暂住。

        若不是赵宗全想让顾廷烨和顾家缓和关系,继承宁远侯的爵位根本不会赏赐给他。

        若是以后并府,算上宁远侯府,比起一些王府的面积都不差什么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你羡慕我,我还羡慕你呢。飞云庄可是皇家别院,官家都赏赐给你了。”顾廷烨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虽说飞云庄赏赐给了袁文绍,那座皇家别院里一些违制的东西要拆除,但是房子却不会拆除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样的别院花再多钱也建造不了,因为是逾矩的,但是这是皇帝赏的,袁文绍自然能住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你也不想…”

        袁文绍刚要说话,一个小太监走了过来,行礼道:“见过忠勇侯,太后娘娘召见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仲怀,太后娘娘召见,我就先过去了。要是回来的早,我就过去赴宴。”袁文绍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嗯,快去吧。”顾廷烨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劳烦公公带路。”袁文绍微笑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忠勇侯这边请!”小太监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袁文绍跟着太监往后宫而去,心里却在盘算一会见了太后该如何应对。

        太后召见他的目的,很可能是因为他把琉璃制作方法献给了赵宗全。

        就是不知道太后召见他究竟会说些什么。

        一路跟着太监来到了延福宫,进入了主殿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禀太后娘娘,忠勇侯带到。”小太监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袁文绍躬身行礼道:“臣袁文绍,参见太后!”

        侧躺在罗汉床上,揉着眉星的太后,在太监的搀扶下坐了起来,摆了摆手示意领路的太监退下,看向袁文绍微笑道:“平身吧,赐坐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谢太后!”袁文绍感谢一声,直起了身子。

        两个太监抬着一个椅子放在袁文绍身后。

        袁文绍躬身一礼,坐了下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太后看向身旁的朱内官,朱内官会意的点了点头,说道:“你们都退下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!”

        殿内的太监宫女,闻言行礼退了出去,大殿只剩下袁文绍和太后还有朱内官三人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忠勇侯,哀家想听一句实话,你献出琉璃制作方法,可是官家逼迫与你?”太后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回太后,并没有人逼迫,是臣自愿的。”袁文绍拱手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唉~”

        太后叹了一口气,说道:“你是不是也觉得哀家垂帘听政是因为谈恋权势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臣不敢!”袁文绍心里苦笑一声,说道:“陛下之前一直在禹州,没有处理国家大事的经验。太后垂帘听政,一来可以稳定朝纲,二来可以让陛下积累经验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要是人人都这么想就好喽。”太后叹气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袁文绍没有接话,这些敏感话题,他根本不适合多嘴。

        太后看向袁文绍说道:“以你的功劳,即便有夺回灵州城之功,也不足以封爵,你可知先帝为何要封你爵位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臣不知。”袁文绍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    说实话,当初封爵他确实有些没有想到。

        一般来说开国后爵位十分难封,而他当时的功劳确实不足以封爵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仁宗皇帝一直不赞同打仗,即便他打了胜仗,仁宗皇帝也不该封他爵位才是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偏偏就是封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事后袁文绍听说,是因为那时候恰巧官家有子,心里高兴才封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这都是谣传,也不适合说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很多人觉得官家不愿意打仗,一心求和。其实这些人都误解官家了,官家亲政后,也曾雄心万丈,想着收复燕云十六州,完成祖宗未竟之志。若是官家不想打仗,当年也就不会对西夏动兵了。官家之所以不愿意打仗,是因为朝堂根本没有多余的钱粮来打仗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管是灭西夏,还是收复燕云十六州,都不是一日之功。官家知道这些,便想着解决内部的积弊,可惜变法最终还是失败了。”太后叹气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袁文绍闻言说道:“先帝腹有乾坤,相信新君一定能完成他的遗志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太后不置可否的摇了摇头,说道:“很多人都说,先帝封你爵位是因为当时有了子嗣心里高兴。其实先帝私底下跟哀家说过,之所以封你爵位,是因为灵州城十分重要。辽国西夏封锁马匹,丢了灵州城后,大周获得马匹的渠道只有茶马古道了。然而茶马古道交易的马匹不仅数量少,比起西夏辽国的战马也差距很大。你夺回灵州城,让大周能够通过西域获得战马,功在社稷,这才是先帝封你爵位的原因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如今的官家,有雄心壮志乃是好事,哀家并不是反对用兵。可是他打仗更多的是想证明自己,如今才打一仗,朝廷就连赏赐抚恤的钱都拿不出来了。若是再打下去,先帝呕心沥血才形成的稳定局面,就要被他毁掉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哀家本想借这次的事情,让他明白战争不可轻启,没想到你却把琉璃之法献给他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袁文绍闻言沉默了一会,说道:“可是这次是西夏主动入侵,大周也只是反击而已。”


  (https://www.xddxs.net/read/3259467/115595383.html)


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:www.xddxs.net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xddxs.net